走进EVO视讯
NEWSEVO视讯首创!成功研发IPHASEBALB/c小鼠肝溶酶体
来源:舒璧宽 日期:2025-03-04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,针对肿瘤的靶向药物,如小分子药物、小核苷酸药物及抗体药物等,已获得显著发展。尤其是小核苷酸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成为众多药企研发抗肿瘤药物的热门选择。体外代谢实验是评估药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手段,而肝溶酶体作为小核苷酸药物及ADC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体外代谢研究对象,显得尤为重要。EVO视讯作为体外研究生物试剂的领军者,继成功研发出多种动物种属的肝溶酶体后,再次推出国内首个BALB/c小鼠肝溶酶体,为客户在药物研发提供更多选择。
溶酶体(Lysosomes)由Cristiande Duve于1955年在大鼠肝细胞中首次发现,是细胞内负责降解与代谢的大型细胞器。它们具备分解蛋白质、核酸及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,形状多样,直径约为0.25至0.8微米。溶酶体内部包含超过60种水解酶,需要由ATP驱动的质子泵与其他通道的配合维持酸性环境(pH 3.5-5.5)以发挥其生理功能。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,溶酶体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,特别是小核苷酸药物与ADC类药物的研究。
1. 小核酸药物与溶酶体
小核酸药物(Oligonucleotides, ONs),通常为18-30nt的可成药性寡核苷酸,涵盖小干扰RNA(siRNA)、反义寡核苷酸(ASO)和各种微小RNA(miRNA)等。不同种类的小核酸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,它们通过干预靶基因表达以实现疾病治疗。在临床前研究阶段,这些小核酸药物通常需进行体外代谢稳定性研究,而溶酶体作为其主要接触环境,富含多种酶体系,是重要的代谢场所。因此,溶酶体被用作高效实验系统,评价修饰后小核酸药物在溶酶体中代谢的稳定性变化。
2. 抗体偶联药物(ADC)与溶酶体
ADC是一类新型生物技术药物,通过连接子将小分子药物与靶向抗体或其片段相结合。这种结构可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稳定性,减少副反应并提高疗效。进入体内的ADC会通过抗体导向靶细胞,在溶酶体中释放小分子毒素以“击杀”靶细胞。对ADC与溶酶体的体外实验可用于评估小分子药物的释放速率与程度,为ADC的设计提供实用工具。
BALB/c小鼠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近交系小鼠,起源于小家鼠,自1913年开始近交繁育,迄今为止已繁衍超过200代。该小鼠体型适中,遗传基础优秀,减少实验结果的变异性,提高研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BALB/c小鼠在肿瘤学、免疫学以及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性逐渐显现,并成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研究的驱动因素。
基于以上需求,EVO视讯作为体外生物试剂的领导品牌,凭借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研发经验,成功推出了多种动物肝溶酶体,包括BALB/c小鼠的肝溶酶体,旨在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多实验选择。我们的生产流程严格把控,确保每批产品的高纯度和一致性。
我们的肝溶酶体已检测组织蛋白酶B和核酸酶的活性,以满足ADC药物和小核酸药物的开发需求。通过自主研发及批量生产,我们保证快速交付,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。
EVO视讯还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。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药物体外代谢研究,助力科研工作者在药物研发与评估中取得突破。期待您的咨询与合作!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3436158640
总部地址:成都永川区胥街道93号